自由行穷游攻略行程

【波兰】克拉科夫五世遗(古城,盐矿,集中营,朝圣园,木教堂,完结)

2023-02-24 11:00:33
本文目录(右边电梯直达)01、速写克拉科夫及其4项世遗02、出发前,在“租租车“租车03、进入波兰,顺游格利维采04、途径"波兰煤都"卡托维兹05、克拉科夫古城,辛德勒工厂(1)皇家大
龟兹古国的千年绝唱 | 克孜尔石窟

龟兹古国的千年绝唱 | 克孜尔石窟

当我走进克孜尔洞窟的一瞬,壁画中的人物欢呼雀跃起来,争先恐后向我诉说着千年以来的悲欢离合。

————————————————

“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王宫壮丽,焕若神居。”《晋书·四夷传》中的这段记载,可能是汉文史籍中对龟兹的最初描绘。虽然只有寥寥数语,龟兹的辉煌壮观已可见一斑。龟兹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季羡林说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地。”龟兹古国见证了佛法东传的历史,待到中原佛法昌盛之后,又转头在它身上留下深深的刻痕。

公元元年前后,佛教传入龟兹地区,至公元3-4世纪,龟兹已经成为西域佛教的中心之一。这个位于丝绸之路新疆段的宗教、经济、文化重镇,最盛时辖境相当于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六县市。

如今的库车城内,龟兹印记已所剩无几,只有近两百多年的库车王府依然香火绵延。库车王府全称是“库车世袭回部亲王府”,乾隆年间,第一代世袭王爷因为在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之乱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乾隆皇帝奉为“一品扎萨克达尔汗”,库车回部世袭亲王一共延袭了十二代,跨过近200年的光阴,一直保持着中原文化的特色。到了20世纪初,王府被军阀毁坏,只剩下部分房屋和城墙,2000年以后政府依照第十一代亲王在位时期的样子修建。

库车王府历史悠久,经过了十一代亲王的修改和扩建,建筑融合了中原汉文化、新疆维吾尔族和俄罗斯民族的建筑特色,现在主要包括王府展区、龟兹博物馆展区等景点。

在库车王府随意走动,通过不同建筑和文物也能粗略的了解世袭亲王近200年的历史文化。

向独山子方向出发,穿过盐水沟隧道不远,便看到了路牌指示向左转便是去往拜城县的方向。从217国道一直到克孜尔石窟,一路上都是柏油马路,道路平整,道路限速40km/小时,但没有区间测速,开100km/小时都不成问题。在拜城检查站遭遇了此行最为严苛的检查后,继续前往克孜尔石窟,沿路是单调的戈壁风光。

从克孜尔石窟大门走到内部路口向左拐,一条笔直的马路伸向远处,路两侧是语文课本中学到的西北白杨,苍翠而挺拔,真的像两排哨兵一样日夜守护着克孜尔石窟。这段路有些长,走了大约20多分钟,没有开通电瓶车,对于身体较弱的人不太友好。

远远看见一尊黑色的雕像耸立在一个圆形的小广场中央,这是高僧鸠摩罗什。据考证,鸠摩罗什的母亲就是龟兹王白纯的妹妹。鸠摩罗什出生在龟兹,早慧博识,曾在凉州弘法十七年。后来他到长安讲经、著述,影响很大,与玄奘、不空、真谛被后人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译经家。

我们抬头仰望,雕像并不是正面朝着我们,而是侧坐在黑色的石墩上,颔首低眉,若有所思,显示了佛家的睿智。

鸠摩罗什雕像之后,是黄褐色的山脉,千佛洞就这样尽展芳容。满壁的洞窟错落有致,镶嵌在东南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如隐居者般不露声色,安详而又沉静。广场后是检票口,这里需要把自己的背包和相机免费寄存,但是可以带手机入内拍照,这点是克孜尔石窟和国内其他石窟最大的不同,也有幸把精美的石窟文化,不光记在心里,还可以记录在自己的硬盘中。

龟兹古国地处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曾经是西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佛教从印度先传入新疆,形成 “西域佛教”后,再传入中原。龟兹的地理位置决定它成为“西域佛教”的一个中心,也成为佛教传入中原的一个重要桥梁。石窟则是佛教艺术的重要形式,通过建筑和壁画来宣传佛教教义。龟兹石窟窟群比较集中,壁画内容丰富,不仅有表现佛教的“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因缘故事”等壁画,还有大量表现世俗生活情景的壁画。

在龟兹石窟中,克孜尔石窟是最为恢弘的石窟群。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开凿于公元3世纪末期,衰落于公元8-9世纪,其年代要早于敦煌莫高窟一百多年。2014年克孜尔石窟作为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克孜尔石窟有4个石窟区,正式编号的有236个,可惜大部分塑像和精美的壁画都已被毁,仅有81窟存有精美壁画,根据壁画所描绘的多为古代龟兹的文化。

石窟是佛教艺术的综合体,由石窟建筑、壁画、彩塑三位一体而构成。技法上,最突出的就是采用了凹凸晕染法。“屈铁盘丝”、“曹衣出水”,在克孜尔的壁画和雕塑中都有体现。洞窟形制多样,主要有中心柱窟、大像窟、方形窟、和龛窟等,还有一些异形窟,如长条形窟、“十”字形窟、窖窟等。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礼拜窟、讲经堂、僧房窟和禅窟以及库房、作坊等。

克孜尔石窟只开放了一小部分,一些保存较好的石窟也并未开放。目前,石窟共开放6座洞窟供参观。石窟内的佛本生故事画数量庞大,比敦煌、龙门、云岗3处石窟的总和还要多出一倍,而探索每幅壁画背后的故事正是参观克孜尔石窟的乐趣所在。

开放的洞窟,第一层楼梯有4个,第二层楼梯有2个。主室墙壁上的壁画残损不堪,只有券顶绘制的菱格因缘故事保存较好。这些精美的菱格壁画,是龟兹壁画艺术的独创,也是矿物色表现出来的“岩彩画”,采用的颜料是天然的矿石原料,色泽鲜艳,经久不褪。38号石窟,是我们此行参观的最为精彩的洞窟,壁画相对完整,而且颜色仿佛。这一窟因壁上描绘了龟兹乐队演奏的景象而被称为“音乐窟”。壁画中,奏着乐器的乐师、体态轻盈的舞者皆栩栩如生,纵然许多人物都失去了面容,但仍能从细节中感受其飘然的神韵与姿态。8号洞窟,当地人说,原本壁画上面贴有箔金,被外国探险队剥离带走了,仅留下了残损的壁画,真是令人痛恨。主室左侧墙壁有一块长方体的壁画,四周有非常明显的切割线条,这是当年那些外国探险队强盗们原本计划盗走的,估计看见了更好的壁画才得以幸存下来。

最后,进入10号窟,这是一个僧方窟,是供僧人修行起居的场所,分为侧甬道和主室。顺着左甬道进入主室,这里没有雕像和壁画,而是有十张照片,其中有一张戴着眼镜、打着红领带、穿黑色西装的中年男子的照片格外引人注意,这就是韩乐然,他是第一个为克孜尔石窟编号的艺术家。

左侧斑驳的墙壁上,是他的学生记载了他两次考察克孜尔石窟的工作概况,并呼吁人们爱护保护石窟。韩乐然像莫高窟的常书鸿、樊锦诗一样,是中国石窟艺术献身的守护神,正是由于他的默默守护和无私奉献,我们祖国的艺术瑰宝才获得新生。

克孜尔石窟由于风蚀、洪水、地震、宗教信仰改变等原因,加之近代西方探险队的切割搬运,原本笔触细腻、色彩鲜艳、描绘了大量佛经故事和民俗生活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已经体无完肤、色彩斑驳、满目疮痍。其损坏程度更甚于莫高窟,下面这些精美的壁画,都被外国强盗们盗到了国外,今天在他们的故乡却只能看他们的复制品,让人扼腕叹息。

但即使如此,那些仅存的菱格佛本生故事画、那历经千年的青金石料之蓝与铜矿之绿仍能让你感受到这里厚重的历史、别具一格的艺术成就和曾经的非凡华丽与壮观。

走出最后一个洞窟,心潮翻滚,或是因为千里迢迢追寻终有果的激动,或是因为亲眼目睹这惊世石窟累累伤痕的心痛。这里是古老龟兹古国的一场绝唱,来自中西方的佛教艺术在这里碰撞、生长,青绿的色彩碰撞出复杂的故事,小小的菱形格中,凝聚着独特的佛教文化。

回眸远眺,晨钟暮鼓的声音仿佛响起,时光好像又回到了一千多年前:明屋塔格山下,华盖云集,香雾缭绕,许多僧人著衣持钵,虔诚念正;众多信徒奉香诵佛,祈求佛佑......库尔勒的酒店算是当地条件最好的,硬件不如库车饭店,但是服务非常值得点赞。碳烤羊排,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美食。